苒芷面膜货源总部
所处楼盘: |
|
物业类型: |
产业园区 |
所处地段: |
东城区 - 燕莎 |
租售方式: |
出租 |
地址: |
|
装修情况: |
精装修 |
面积: |
71 M2 |
楼层: |
当前71层/共39层 |
价格: |
75元/月 |
付款方式: |
|
联系人: |
微信bk4392 |
联系电话: |
微信bk4392 |
信息有效期: |
长期有效 |
发布时间: |
2020-05-11 20:32 |
信息来源: |
个人 |
|
|
|
|
|
|
详细介绍
苒芷冷敷贴免费一件代发货源【微信批发:bk4392】 直销,零售,批发,招代理,一手货源直供,现货批发零售广招实力代理,现货批发零售,接受代发!
原标题:《中国金融》|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实践
作者:芦国荣(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拜剑梅 (中国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
导读:要从根本上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从加快脱贫攻坚、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以及加强数字金融监管等方面多方发力
近年来,甘肃省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网络强国”和“宽带甘肃”建设,推动了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提速降费有效释放了百姓消费需求。新技术融合发展有效带动了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甘肃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机遇,形成了传统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互补并存的供给格局。
甘肃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特点
2011~2018年甘肃省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排名与甘肃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排名情况基本吻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甘肃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仅为18.84,而2018年则增长到266.82,增长了14倍以上。
分维度来看,一是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稳步增长,从2011年的4.99增长到2018年的261.29。二是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有了较大提升。甘肃省各市州的差距逐渐缩小,蚂蚁金服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日渐丰富,均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开始向纵深发展。三是数字化程度较高。2011年甘肃省数字化指数仅为75.61,2015年已经飙升至434.64。数字化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非常微弱,数字化程度更多地扮演了软性基础设施的角色,在不发达地区推动数字服务,体现了“经济发展,金融先行”的特征,能够为后续经济发展打好基础;也说明移动支付技术增加了偏远地区在数字金融服务方面换道超车的可能性,在落后和偏远地区,移动支付是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一种有效方式。
农村数字普惠发展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农村数字普惠供需不平衡的矛盾突出。截至2018年底,甘肃省仍有39个县、119万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5.6%,位列全国第一。农村地区整体经济发展落后,大部分农村群体对投资、理财甚至信贷的需求都严重不足,造成了供给多元、需求不足的局面。另外,数字普惠金融有效供给与实际需求存在对接障碍。农村企业及农民对征信信息的忽视,部分群体信用信息欠佳,无法满足各金融机构在信贷资格审查时对风险管控的要求,导致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村企业和农户更多的金融需求。
数字普惠金融市场竞争加剧。一是传统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同质性高、使用效率低。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各自为政,互相竞争,提供的数字金融产品与服务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且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代理的低效率。限于农村人才缺乏,部分地区多为留守老人与儿童,金融机构助农服务点代理人员业务素质、积极性参差不齐,金融机构单方面承担建设和运营费用,成本高,收效低。三是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的滞后性。近年来,非银行第三方机构如蚂蚁金服、财付通等,在各业务领域具有较强的渗透覆盖力。传统金融机构先后通过手机银行APP推出自己的数字产品,但由于受制于移动支付领域有效应用场景的缺乏,银行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创新滞后,各行标准规范不统一,客户体验差、黏性不够,短期内难以改变第三方支付在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导地位。
数字普惠金融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不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安全风险凸显,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明显,致使农村居民对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持谨慎态度,金融消费者利用数字技术获得便利的同时面临着越来越高的风险。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使数字普惠金融跨越了地域限制和行业限制,监管的难度也同时增加。很多金融违法案例的发生地和金融公司不在同一地域,当地监管机构接到案件举报时,只能建议投诉者向公司所在地监管机构举报,直接增加了投诉者的维权成本,数字普惠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这些漏洞,亟待进一步完善。
群体性差异导致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瓶颈。甘肃不少农村地区贫困广度和深度都比较大,受普惠金融发展工作机制不健全、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差、留守人员老龄化严重、农牧区地广人稀等一系列因素限制,目前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教育多具有时点性、碎片化特点,甚至仍存在大面积贫困地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空白区,无法满足改善农村金融普惠发展程度的要求。针对不同消费群体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不多不新,宣传推广和接受能力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偏远的农牧区、中老年人、不会汉语的民族地区,长期以来习惯“看得见、摸得着”的面对面交易,习惯使用现金,注重交易凭证,对移动终端数字化的界面和结果信任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