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梦人医用补水面膜批发价多少钱一箱
所处楼盘: |
|
物业类型: |
产业园区 |
所处地段: |
朝阳区 - 东三环 |
租售方式: |
出租 |
地址: |
|
装修情况: |
中等装修 |
面积: |
50 M2 |
楼层: |
当前98层/共41层 |
价格: |
85元/月 |
付款方式: |
|
联系人: |
微信bk4392 |
联系电话: |
微信bk4392 |
信息有效期: |
长期有效 |
发布时间: |
2020-05-05 17:34 |
信息来源: |
个人 |
|
|
|
|
|
|
详细介绍
黛梦人械字号冷敷贴面膜总代理商【微信诚招代理:bk4392】 直销,零售,批发,招代理,一手货源直供,现货批发零售广招实力代理,现货批发零售,接受代发!
一季报收官 疫情加速行业分野
时代周报记者 梁声 发自广州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展现韧性,或许从上市公司一季报可见端倪。
4月30日,是A股市场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也是上市公司2020年一季报披露截止日。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3919家上市公司披露业绩,其中,净利润同比负增长的公司有2582家,占比66%。
从已经披露的一季报来看,行业之间业绩差异较大。
受疫情影响,交通运输、文旅行业、汽车上下游产业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营收和利润下滑严重,如众泰汽车(000980.SZ)、金逸影院(002905.SZ)、横店影视(603103.SH)等的营收均下滑85%以上,海南高速(000886.SZ)、山西路桥(000755.SZ)亦下滑80%以上。相反,农业、金融以及电子行业,其一季度经营业绩反而获得明显增长。
4月30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郑联盛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农业板块因为很多是与食品相关,即使是疫情,需求可能没有太多减少,保持消费平稳性是正常的;对于工业上游企业,需求会明显减弱,企业生产经营及利润状况面临较大压力;金融行业虽然盈利情况不错,但是未来可能会出现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率双升的状况。
“一季报业绩差的上市公司未必全部是受疫情影响,部分是行业处于调整和转型时期,比如汽车行业、外贸行业和影视行业;也有部分企业是经营不善的问题。”4月30日,某股份行研究部主管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4月26日,开源证券发布策略报告指出,一季度上市公司面临四大困境,除了供需两大方面问题之外,还有现金流和部分扰动因素。其中现金流问题包括短期借款和逾期利息财务费用增加,现金流的紧张,使得资本开支锐减反过来又制约企业的发展能力。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目前披露一季报的3919家公司中,“每股现金流量”为负值的企业有2111家,占比53.8%。作为衡量企业现金流量和支付能力的指标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上市公司在第一季度的现金和支付能力现状。
不过,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在2019年业绩分配方案上豪派现金近万亿元。
据Wind统计,截至4月22日午间,两市共有1351只个股“官宣”2019年年报拟进行现金分红的消息。按照Wind数据披露的个股2019年年报分红基准股本、每股股利(税前)数据计算,目前1351股拟派发现金总和合计约9397.17亿元。
银行业净利逆势增长
身处经济体系中心地带,银行上市公司的业绩受到的影响最为集中。
不过,翻开36家上市银行一季报,仅有两家银行的营收出现同比下降,一个是国有大行的代表工商银行(601398.SH),另一个是地方银行代表江阴银行(002807.SZ)。
根据4月29日工商银行发布的一季报显示,2020年一季度,工商银行实现净利润850.13亿元,同比增长2.81%,增幅较去年同期的4.58%有所下降;营业收入2269.79亿元,同比下降3.62%。从分项上看,部分项目营业收入增速大幅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其中,利息净收入1542.87亿元,增长4.11%,低于去年同期的8.16%。
4月24日,江阴银行发布一季报,报告显示,该行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8.5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35%,净利润2.1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36%。
对此,江阴银行解释称,系由于在存贷款利差持续收窄的情况下,大力推进资产负债精细化管理,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着力实施降本增效,稳步提增盈利水平。
对比其余34家上市银行的业绩数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2家银行营收呈现两位数增长,青岛银行(002948.SZ)、宁波银行(002142.SZ)、郑州银行(002936.SZ)增速超均过30%;净利润和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的银行达15家,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型银行。最早公布一季报的平安银行,其净利润为85.48亿元,环比大幅增86.88%。
银行业绩异于平常,原因何在?
安信证券分析报告认为,今年一季度,平安银行零售贷款受疫情影响投放受阻,信贷增量主要来自对公。从日均余额口径来看,一季度贷款(不含贴现)里对公占比环比提升约2个百分点至40.2%,贷款收益率环比却提升了6个bp,因为对公和零售贷款的利率环比分别上升了19个和8个bp。
上述某股份行研究部主管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疫情影响下,各地企业的资金贷款需求反而增大,促进了中小银行营收和资产业务快速增长,加上央行的政策性低息贷款和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监管导向,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的利差和利润。
尽管第一季度依然获得数千亿净利润,然而,“积谷防饥”是银行体系特有的功能和责任。
目前,消费贷款和企业贷款不良资产上升将给银行带来资产冲销压力,而此时积攒的利润将发挥重要作用。
“受疫情影响,今年银行的资产质量管理的压力肯定是有所增大。”工商银行行长谷澍在业绩发布会上直言,一些企业可能在经营上或仍有困难。随着疫情目前变化情况,在消费、出口方面都会对经济有一些新的挑战,银行资产质量会受到冲击。
一季报显示,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截至3月末,工行不良贷款余额比去年末增加99.16亿元;不良贷款率1.43%,与去年末持平;建设银行(601939.SH)不良贷款率余额较去年末增加135.37亿元,不良贷款率1.42%,与去年末持平;农业银行(601288.SH)不良贷款较去年末增加94.83亿元,不良贷款率1.40%,与去年末持平;中国银行(601988.SH)不良贷款率则较去年末上升1.86个百分点。
4月30日,民生银行深圳分行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因疫情影响产生的不良贷款会有一定滞后性,可能会在二季度逐步体现,一方面现在有延期还本付息和不良贷款延迟上报的政策,另外,目前企业较容易获得流动性贷款,可以支撑企业运营一段时间。
石油航空收入锐减
相对于银行体系,石化行业和航空业受到的冲击几乎没有缓冲的余地。
4月29日傍晚,中国石油(601857.SH)和中国石化(600028.SH)双双发布一季报。一季报显示,“两桶油”五大业务板块中,炼油、化工、销售和天然气业务全线亏损。其中,中国石油实现营业收入为5090.98亿元,净亏损162.3亿元,去年同期盈利102.5亿元;中国石化净亏损197.82亿元,去年同期盈利147.63亿元,“两桶油”亏损超过360亿元。
中国石油表示,2020年第一季度油气价格同比降幅较大,预计2020年第二季度价格水平仍将保持低位震荡运行,本集团2020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将大幅下降。
4月30日,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石油亏损严重主要是国际油价暴跌,中国原油开采成本相对国际主要产油国要偏高。目前,中石油市值较历史最高价跌去了90%,但是和最高价比没意义,最高价不是稳定价格,石油板块投资机会可能还得再等等。
另一个受疫情直接冲击的上市公司板块是航空公司。4月29日,多家航空公司一季报出炉,中国国航(601111.SH)、南方航空(600029.SH)、东方航空(600115.SH)、春秋航空(601021.SH)出现罕见的行业性亏损。
三大航司营收同比均下降近50%,近乎腰斩的节奏,净利润亏损更是同比大幅下挫近300%,创下历史最低水平。
南方航空公告称,鉴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及对民航运输业的严重影响,预计集团2020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将受到较大不利影响。
王骥跃认为,航空公司亏损主要是出行大幅减少,航线停飞。大航空公司飞机多航线多人员多成本也高,损失当然也比春秋和华夏等小型航空公司更大一些。不过,这并不能成为分化行业的缘由。疫情终会过去,之后还是规模效应更有利。
上市公司豪派现金
纵观2020年第一季度,上证综指下跌9.53%,深证成指下跌3.89%,中小板指下跌1.01%,创业板指上涨4.56%。
回顾一季度行情,上市公司几家欢喜几家愁,板块以普跌为主,受益于景气度和市场风险偏好上行的农林牧渔、医药生物以及通信计算机是为数不多的上涨板块,而受疫情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大的采掘和休闲服务跌幅居前。
值得关注的是,在疫情下企业普遍面临现金流紧张之际,部分上市公司却意外采取高额现金分红预案。
4月21日,贵州茅台发布了自上市以来总额最高的分红方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70.25元(含税),共分配利润213.87亿元,引发市场关注。
4月30日,深圳一中型寿险公司战略部主管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去年业绩来看,的确有部分行业如高科技企业业绩增长不错,在一季度,在线类、疫苗类等受益疫情的企业业绩也表现不错,进行分红一方面是业绩的反馈,二是对二三季度经营和现金收入的乐观情绪的反映。
据Wind数据统计,目前2019年年报拟派现的1351只个股中,东阿阿胶(000423.SZ)、汤臣倍健(300146.SZ)、汉威科技(300007.SZ)、世龙实业(002748.SZ)4股在2019年为亏损状态,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4.44亿元、-3.56亿元、-1.04亿元、-0.18亿元,对应的当期拟派现金额分别约1.31亿元、5.7亿元、0.06亿元、0.12亿元。
4月30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值得肯定,符合监管的政策方向;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公司大股东通过分红获得现金的动机,同时,在市值管理要求之下,也有公司属于跟风、被动分红。不过,总的来说,上市公司不宜过度分红,要综合考虑企业实际和经济面情况。
4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3月工业企业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814.5亿元,同比下降36.7%;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其中仅有8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比1—2月份增加4个。
“虽然3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状况有所改善,但受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恢复、企业产品库存上升较多、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成本压力依然较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工业企业利润降幅仍然较大,盈利形势仍不容乐观。”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张卫华在发布会上表示。
4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应该说第二季比第一季度好。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叠加一系列促进消费的举措,经济没有理由比一季度差。不过,认为第二季度是全年经济的拐点,尚未有这样的说法。
招商基金最新研究报告认为,即将到来的两会将会确定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在外需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为了确保就业大局无虞,仍需保证基线之上的经济增速,但在具体出台时点和节奏上,仍需观察海外疫情和政策形势的进展。考虑到此次疫情 冲击的特殊性,下一阶段或仍以财政政策发力为主、同时辅以适度的货币政策宽松。
原标题:我们收集了1000个22岁年轻人的困惑,然后把问题交给了李诞、李开复、白岩松和陆奇……
我现在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该听李诞的还是李开复的。
文 | 陈之琰
编辑 | 洪鹄
策划 | Kr Lab
设计 | 火山酱
22岁的你即将在2020年的夏天毕业——这可能不是特别幸运。
2020,本该是最具未来感的年份。它是无数科幻小说的起点,也是你人生新阶段的始发站。但现实让你发现,这可能是对毕业生并不友好的一年。
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规模同比下降22%,“毕业即失业”不再是往年的自嘲与玩笑,而成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整个世界在开年伊始就陷入困顿和动荡,撕裂和不确定性在叠加,这些都加剧了你的困惑。
未来到底会怎样?
不妨先回头看看你诞生的时刻。1998年,那年除了夏季的大洪水,还发生了两件事: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的建议书,中国高校从次年起实行扩招;国内第一家全中文搜索引擎“搜狐网”成立,由此,中国开启了互联网时代。
这两件事决定了你的模样:你生来就必须准备好面对充分竞争,同时你也是真正的互联网“土著”。
10天前,36氪发起了一次小调查,我们邀请即将毕业的年轻人留下你们此刻最困惑的问题——可以向所有你们钦佩的、好奇的、各行各业最顶尖的人提问,而36氪来负责传递他们的回答。
最终我们从超过1000个问题中整理出最具代表性的14个问题,也请到了这群中国最聪明的头脑、“厉害的大人”试图给出一些非标准答案。
他们能解答你的困惑吗?也欢迎年轻的你给我们留言,告诉我们不一样的、你的答案。
李诞(脱口秀演员,笑果文化联合创始人):没有任何规划。面了挺多试的,差点接受一份月薪五百的的工作。后来是被朋友骂到了北京,感谢朋友。
白岩松(央视评论员):我毕业那一年,几乎忘了对个人的前景规划。相比之下,我们当时对国家和民族的前景更担忧。我是新闻系毕业的,对未来其实想的很简单,就期待自己能做一个好记者。
陆奇(奇绩创坛创始人兼CEO):我面对过两次选择。第一次是复旦毕业,我被分配留校做了复旦大学老师。第二次是从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毕业,我去了IBM,两年后进入了雅虎,工作了10年。
博士毕业时,我是花了时间做了系统职业规划的:第一,大方向上面,我决心把热情和精力花在那些“能让人们所知更多、所做更多”的事情上(passionateabout working on things that enable people to know more and do more),第二,我当时找了很多教授、校友和同学,尤其是我的导师来讨论我应该做什么,他们有经验、有智慧、有资源,同时还是最了解你的人。有个小插曲我记忆犹新,我当时的导师在我做最后的选择前把他认为我会选的结果加密后发了电邮给我,但我决定完后,他给了我密钥,我发现他果然猜的是对的。他对我的师兄师姐都做了这样的帮助和加密结果测试,每次都对——一个真正了解学生的导师是能提供高价值的职业规划帮助的。
在众多选择中,我最后去了硅谷。这份工作在当时我的所有选择里其实风险是最高的(比如,买不起房子),但硅谷长期机会多。我想,承担一定的风险去寻找更大的成长空间是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做的。我很高兴我当时去了硅谷。
李丰(风险投资人,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找到那个长期职业规划,我认为是很难一蹴而就的,甚至它就不太可能通过设计来解决。
我自己毕业的时候,还处在有点抑郁的状态里,没有很好的职业规划。最后我打算出国念书,那还是90年代中期,一来出国开阔眼界,二来也期待换个环境走出原有状态,幸运的是,这两件事在我的留学时期都实现了。
留学期间,我发现自己其实不适合做科研,所以最后没读完PHD,拿着硕士学位回了国。回来后也折腾了好几年,在外企、新东方工作过,也创过业,之后机缘巧合,2008年进入风险投资这个行业。可以说这以后——我才真的找到自己兴趣、能力、过往积累之间的结合点。
周曦(云从科技创始人):在我上学的时候,人工智能还是一个冷门词汇。一般我们出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学人工智能的,因为别人听着都觉得玄幻,甚至以为你是骗子。2006年,我去UIUC读博士,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过了两三年之后,我快26岁了,发现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还是很难,于是我“认命”了,决定专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工匠”,回国先是进入中科院,后来辞职创了业。
总结来说,如果你有能力,并且认为自己喜欢这个事情,——那就去做你喜欢的事,我觉得很值得。如果认为研究的事情做不下去,创业可以在这个大领域找一个细分市场去做。到后期,你做的事情其实跟专业关系不大,专业更多的是帮助你判断技术以及市场趋势。
何宛余(小库科技创始人):未来事业与专业是否对口,看的是你对自己热爱事物的判断。如专业恰是所爱,即便看起来非常冷门,没什么油水,你也会发现其中的弊病,想去根除解决,恭喜你找到很好的创业方向,坚持下去必会成功。如若不爱,那大学本科所学专业仅为学海一粟,它不过是一个通向理性思维的初级门槛。
李诞:其实所有人都这样想。这是种挺好的心态啊,所谓见贤思齐,可以使用好这种心态。小建议,你觉得谁比你过得好就去跟谁聊,问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人其实很愿意帮助别人的,尤其是过得好的人。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记得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曾有位中国学生的家长向我抱怨说:“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读完了大二计算机系,居然连VisiCalc都不会用。”
我当时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
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我回答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我当时说的这句话来自教育家B.F. Skinner的名言。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大学最重要的不是不是学到什么,而是怎么学,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反思复盘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你有几个很好的学习工具:数学、外语、哲学和计算机等知识。学习数学,训练自己的逻辑能力。学习外语,让思维更灵活。学习哲学,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学习计算机和互联网技能,获取全面知识和信息。
陆奇:学习和交流能力在早期是非常重要的。但归根到底,发展上述两种关键技能是为了更好的抓住未来可能出现的机会。
我个人的经验里,除了准备充分,你所拥有的人脉的宽度和广度也很重要(通过交流结识更多人,最好是拥有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并跟他们保持关系)。美国有一句谚语:你获得一份工作不是因为你知道什么,而是因为你认识谁(you get thejob not because of what you know, but because of who youknow),至少在我个人的经验里,这句话很有道理。
方爱之(天使投资人,真格基金合伙人兼CEO):最重要的是保持终身学习(life longlearning)的能力。
我认为做有挑战的事情、不断扩大自己的认知边界就是学习。毕业后我换过几次工作,就是因为感觉到了个人瓶颈,后来我进入了天使投资行业,来到了真格基金,今年已是第9年,但我感觉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因为做天使投资能一直接触最新的事物,让我感到每天都在学习、在提升自己。
很希望你们也能一直在学习这条路上前行,督促自己主动迎接新的挑战,保持好奇心、求知欲。
李骁军(风险投资人,IDG资本合伙人):我想年轻时最该具备的是认识自我、独立思考、以及沟通和表达力。
先说认识自我。了解别人的基础就是自我认知能力,一方面要接纳自己,允许自己不完美、另一方面要克服过度自恋,听得进别人的反馈。
然后说独立思考能力。我做风险投资,一直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找到准确的信息”?这是你后面所有分析和行动的基础,而找到信息并鉴别其准确性的基础,就是要能够独立思考。
关于沟通和表达,别的不多说,推荐一部电影《甜心先生》,这里面有错综复杂的爱情、家庭、人际和商业关系,我想大家或许可以学到很多。
陆奇:假如你还不太知道自己长期想要做什么,你需要思考这两个要素:学习发展的机会和经济收入。
大公司通常会提供更好也更稳定的收入,但没有太多快速的上升空间,然而也会在职业发展路径上提供不错的学习发展机会。而创业公司相比之下,收入上没那么稳定,但上升空间比较大。更重要的是,从学习和发展的角度,在一个创业公司里你的成长速度有可能快很多。
何宛余:第一份工作确实重要,你今后的工作态度、习惯,甚至思维模式都会与第一份工作息息相关。然而,判断是否是适合自己的标准,并不是在于大厂或小公司,而是看这个公司是否具备一个优秀的公司应有的品质。比如,公司方向是勇于开创或乐于复刻?公司文化是扁平开放或是传统严谨?你所希望自己能成长为的模样,即是选择公司的标准。
曲凯(42章经创始人):三流的人是信息的茧,信息从内自外,破茧而出,而茧什么都没留下;二流的人是信息的搬运工,把左边听来的,传给右边的人,自己好像留下了什么,但又没有创造什么;一流的人是信息的处理器,最看重的不是信息,而是自己处理信息的逻辑框架和思维模型,信息就是模型的供给和养料,最终形成的都是自己的观点。
所以大家应该更注重自己逻辑思维模型的锻炼,有了成型的系统方法论以后,杂乱信息的价值会剧烈衰减,焦虑自然也就少了。
戴雨森(聚美优品联合创始人,真格基金合伙人):(1)多关注经受过时间考验的内容。时间会淘汰不够好的内容,经过风沙磨砺之后还闪闪发光的才是真金。(2)多关注已经被时间证明非常成功的人和组织。想想看,如果你有机会和苏世民独处一天,听他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教训,这得通过什么样的关系,花多少钱?然而其实现在花几十块钱,买一本他的自传,就可以做到。(3)制定几个自己重点关注的领域。实际上真的搞懂一个行业至少也需要几年的时间,但是这些时间积累就能形成自己的优势。(4)少关注只在短期有价值的信息。看得越短期,噪音就越多。看得越长期,就越能看穿波动,抓住本质。
白岩松:因为我没有微信,没有微博,也没有抖音号,所以没有你那么多的焦虑,当然我不能让你像我这样,因为我已年过半百,而你却还年轻,我可以做减法了,你还必须要多做加法。
信息多从来不是问题,有没有主见判断力取舍和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没有这些东西,随便一个谣言都能动摇你,而你有了这些东西,信息再多也都是你的帮手。
李诞:疯狂表达,站到舞台中央去,年轻的时候不丢人打算什么时候丢人?
白岩松:大多数人的不善表达,都是突破不了内心障碍。与其说是胆小,不如说是太在意别人对自己表达的反应,因此担心忧虑害怕,所以就不表达了。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别人心目当中没那么重要,所以先多跟熟人说,慢慢扩展可以沟通与表达的对象。即便没说好,别人转眼就忘了,你却心里头七上八下好几天,这肯定不会有更好的表达。
白岩松:如果觉得自己还是小孩子,你的表达和很多为人处事的方法就注定稚嫩。如果你清晰意识到你的年龄不仅能当兵,都可以结婚了,你就知道自己早就不是孩子,而是一个大人。那很多稚嫩的做法,就再也没有借口。
不过反过来想想,把自己当孩子的人,一定是生活的蛮幸福,有很大人在妥妥地照料你的生活,仅此而已。
吴世春(天使投资人,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这个社会给了人们各种改变命运的机会。“二代”有属于他们的资源,但也背负着很多的包袱。不必妄自菲薄,每个有志向、有认知的年轻人在这个社会都会有很宽广的道路。
白岩松:从最终的结果看,做“富一代”要比做“富二代”更幸福、更有成就感。但从出发看,做“富二代”可能比做“富一代”要轻松容易得多。白手起家,就是“富一代”最重要的前行动力,谁也帮不上忙,那就独自上路吧!
何宛余:答案是确实会。好的婚姻可以协助女性,无所顾忌挂碍,拥有更多施展抱负的机会;坏的婚姻或能拘女性于妻母角色,使其立于两难选择中。但对女性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却不是婚姻——她的理想,她的才能,她的心性,她的选择,都是取决于她自身。
方爱之:每个人对职业的定义和追求不同,要先问清楚自己内心的选择,再考虑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其实工作和家庭都会让你不断突破自己。
拿我自己举例,我有两个孩子,我对他们主要是放养模式,但我会刻意训练他们的睡觉时间,在他们睡着之后再安排工作。所以在婚姻和生育后,我的生活基本与往常一样,只是我选择把原本属于个人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家庭,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这样的选择,也让我的人生经历增加了新的维度。
戴雨森:首先,我建议年轻创业者不要去已经很拥挤、强手如林的老赛道扎堆,而是去正在冉冉升起,缺乏竞争的新赛道。
20年前,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都是资源和经验缺乏的年轻创业者,但是他们选择去做一个当时正在兴起、也争议重重的互联网新赛道,就这样进入了一个超级大蓝海,引领了未来20年的发展潮流。作为年轻人,创业时候能够发挥的优势包括:敏锐、勤奋、灵活、驱动力、团队和无畏。
周曦:我在美国的时候资源和经验都比较欠缺,所以我选择先在IBM、NEC、微软等进行博士后,以及回到国内在中科院进行市场化孵化尝试。
巨头有很强的实力,在很多领域都可以成为龙头,但巨头无法永存。不管竞争环境如何,总是有一些创新企业出现,有的甚至成长并打败了巨头。像现在安防的龙头老大海康威视,是在上一个竞争时代击败海外安防巨头成长起来的;又比如苹果与诺基亚,华为与爱立信等等。
所以我建议创业者一是要有积累,二是要保持一个“点”上的领先。
李开复:人工智能已经走出实验室,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人工智能的技术变革将取代人类50%的工作,我们要怎样才能成为机器人的主人而非仆人?
机器将在大量简单、重复性、可量化、不需复杂思考就能完成决策的工作中取代人力,不只作业线工人、交易员、银行柜员、司机,甚至工程师、设计师及律师等专业性工作,都将陆续被取代。
还有部分工作会因此转型,例如医生,将改由AI负责判读病情,人类作为提供服务的桥梁。反观,像艺术家、作家、导演等创意性工作,还有人文科学工作、顶尖管理者及跨领域专家等,这些“无法输入大数据去分析、预测”的领域,将最不容易被AI取代。
最重要的一点是,机器不能取代我们的审美观,以及对美、爱和各种感情的需求,同理心、心灵碰撞和安慰剂效应。
值得提醒的是,AI不擅长的事,也不代表适合所有人。这时候,反而是找出自己热情所在,发挥自身不可取代的创意能量。我支持自己两个女儿选择的艺术创作之路,原因不在于能不被AI取代或打败,而是先确认她们的兴趣与天赋。
李骁军:我们一直相信技术创新会提高生产力,会带来巨大变革。尤其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逐步走向成熟,青年朋友在择业时要考虑顺势而为。不论是当下,还是未来十年,拥有使用及挖掘人工智能、大数据价值的能力将变得尤为重要,例如像数据科学家/大数据分析师,这样的职业是前景可期。
人工智能经过多年的蓄力,在逐步普及的同时,也对那些“可被编码”的职业产生了降维打击。但人工智能替代不了人际社交、创造力、个性化服务等相关的职业。例如需要深入交流的心理咨询师,提供服务价值的美容美发、医护工作者,以及注重感知和创造的艺术家、手工匠人等,都是未来不错的选择。
李丰:未来10年,最有潜力的职业可能是跨学科门类。即把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先结合,再实践,再抽象,使得在不同学科/知识体系的交叉或者中间地带能够产生带动这些不同学科往前发展的影响与变化,这将是更容易产生潜力和价值的地方。
李开复:未来的世界,裂变往往以意想不到的时间降临,考验着我们、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应变能力。比如这次新冠疫情,影响之大,耗时之长远出人们的意料。因此探讨未来变化的快慢,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以不变的积极学习激情来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专注做深一个领域和做一个跨领域“多面手”,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要成为一个领域的顶尖人才,你往往需要跨领域的知识储备。比如,如果只是用数据在重复写一些短平快的模式化稿件,你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媒体人,写稿机器人很快就能取代你;但如果你具备跨领域的渊博知识,同时在一周之内采访了50个人,写了非常有深度的优秀文章,那你就是这个行业的优秀人才,机器干不了你的活儿也取代不了你。
所以,你必须全方位发展,做自己爱做的事,在一个领域做深,把自己的定点立好扎深;同时要更努力地学习,积累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扩大自己的能力半径。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赢得成功。
吴世春:随着大量信息的产生和流动,未来的变化一定会越来越快。在没有找到方向之前,要成为一个多面通,多看看这个世界,多去寻找更多的机会。但当你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请一定要扎根下去。
既要抬头看天,又要脚踏实地。抬头看天,要看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脚踏实地,要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得深、做得好。
李骁军:我建议青年朋友在大学阶段还是尽量多涉猎多元化领域的知识,将通识这部分做系统积累,例如社会科学、人文艺术、哲学、历史政治等。但工作以后就需要深耕细作,如果不能“做一行爱一行”,也要“做一行就把它做好”,避免眼高手低。但也一定不要忘记,时刻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未来的变化一定是更快,信息流动、人也流动、同时创新在叠加,因此在速度、维度、强度各方面都将促使世界变化得更快。但变化即机遇,时刻准备,努力把握。
陆奇:世界确实变化越来越快,而且这个趋势会持续加速。原因是我们所处的大时代背景是技术驱动的创新。源于技术发展和创新的本质,变化及其加速是必然的结果。至于是否在一个行业深耕细作还是做一个多面通,二者都有价值,选择主要取决于你对自己长期职业生涯是否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如果你的长期目标是在某个领域(比如科学研究)或某个职能(比如软件开发)中追求卓越,那深耕细作是自然的选择。
如果你的长期目标是引领一个企业或某一方面的创新,或者你长期目标还没想清楚,那找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打造不同行业和不同职能的经验和能力会更适合。因为创新主要是通过新的信息和新的发明来重新组合资源,来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所以对多面通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拥抱变化的重要性,因为变化是挑战也是机会,尤其是对年轻人。在所有的变化中,黑天鹅事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更大。我们面临新冠疫情所带来的百年未有的全球性影响,这样的突变会奠定一个未来的新世界。历史上,年轻人尤其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对这种突发事件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突变后的新世界。正如人类历史的长河不可阻挡地永远向前一样,今天的年轻人会响应时代的召唤,拥抱变化,担当责任,抓住机会。
陆奇:工作是你做出的劳动所产出的价值和你从中得到回报的组合。工作的基础是你劳动所产出的价值,你需要清晰地理解这个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和被衡量的。你也需要了解所在岗位对你的预期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你要努力满足、超出预期,获得良好评估。
让人能持续工作的是你从工作中得到的回报。它有外在的回报,例如职称名誉、财务回报(工资,股份或期权、保险)等;也有内在的部分,如成就感,兴趣,爱好,以及你对某种事业的执着热情。
外在的回报有它重要的实际效益,但它往往是阶段性的短期驱动力。相反,内在回报因素长期更重要,它是持久的满足感和长期驱动力的来源。
对工作的态度和状态,我认为有两个核心要素:保持平衡,长期成长。
第一是保持平衡,你从工作中得到的收益和产出的价值要大致相当。当你的产出超过你的收益时,也是好事,因为这相当于你在职业上有了“积蓄”,对它的“提取”往往会从以后提升或者换另一份工作中体现出来。如果你的收益更多地超出你的产出,那你一定要小心,要努力提高产出来回到平衡状态,不然这份工作是保不住的。要尽量避免侥幸或占便宜的心态,因为这种"所欠的债”早晚是要还的。
另外工作和生活也要保持平衡,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和对家庭的责任承诺是能好好工作的前提。需要注意的是,短暂的不平衡常会发生,但这种不平衡持续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工作无法继续。
第二是长期成长。对大部分人来讲,当前工作只是人生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阶段。职业生涯的进程是一个长期过程,它并不是线性直行的。
打一个比喻是搭公车,我们很少有坐一班公车就能达一个遥远的目的地。你需关注的是当前的这班车是否能让你离目的地更近,让你更好地搭上下一班车。
有一些具体的点是需要关注的,比如你要选一班能带你走足一程的车,要避免上了车以后马上被迫要下来。特别在宏观环境有挑战、就业难等情况下,你需要务实地找相对稳定的选择,等环境变好再做调整。其次,机遇也很重要,有时会遇上一辆又快方向又好的班车。但机遇是不可控的,能碰上最好,没碰上也OK,因为机遇就像公车,失去一班永远会有下一班。
这里最为关键的还是成长,是在现有的工作中通过努力和学习来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口碑,它们是唯一你能从一份工作带到下一份工作的个人资产。你能否走过一个充实而有价值的职业生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能保持稳定和高效的长期成长。
所以,关于最理想的工作是什么样的,用以上的比喻——它应该是能让你满意地在你职业生涯过程中走得很远成长很快的一班车。
(感谢石亚琼、苑伶对本文提供的帮助)